这两天关于奶茶界的奇幻新闻层出不穷,什么秋一杯都弱爆了。
先是一则“新加坡将禁止奶茶果汁等广告宣传”的话题,在前两天冲上微博热搜。新加坡政府于8月11日宣布,为了控制糖尿病,从2023年底开始,新加坡将禁止糖分和反式脂肪含量较高的饮料进行广告宣传。
接着,茶颜悦色在南京开店排队惹争议、黄牛代购天价奶茶、警方提醒不要盲从等各种消息又上了新浪热点。更是让人民网下场评论:“奶茶只是一种饮品,不要过度 " 神化 。”
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茶颜悦色这样“排队几小时、只为一杯茶”的神话?茶颜悦色的簇拥者们只是单纯地追捧它的味道?
也许我们可以从营销的角度去找到点蛛丝马迹。在茶颜悦色南京店开店前,就有黄牛代购发布招募相关排队人员的信息,据说要求是:年龄要在35岁以下、女大学生优先、要会拍照拍视频,发布到自媒体平台。
这样的人才就是放在普通公司的新媒体运营岗位上,也是非常难得的。在这样的要求下,这群人排队买到的奶茶,再转手买给普通韭菜,200元一杯已经很划算了。
《乌合之众》这本心理学著作,曾明确的表述了一个观点,那就是群体无意识。
为什么像茶颜悦色品牌方这样称不上新颖的营销手段会屡试不爽?为什么只要刻意制造火爆假象,引起广泛关注,就能够带动从众消费?为什么我们在群体中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?
那是因为人一到群体中,智商就严重降低,为了获得认同,个体愿意抛弃是非,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。只要做营销的人找到了切入点,准确辨别到独属于自己的消费者集群后,亦或是消费者标签化,那样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播和营销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。